大众卫生报·新湖南客户端7月31日讯(通讯员 彭璐)7月底,一张诊断书,让90后香港演员的人生舞台从聚光灯下转向了抗癌战场。
在电影《别叫我“赌神”》中饰演周润发“儿子”的柯炜林(Will Or),在社交平台公布了一个令人揪心的消息:确诊肺腺癌第四期,已开始靶向治疗。他以标志性的幽默写道,从持续咳嗽被当“小感冒”,到最终确诊晚期,过程曲折。更让人动容的是,父亲那句“为什么不是我”——亲情,成了他抗癌路上最坚韧的铠甲。
演员柯炜林在电影《别叫我“赌神”》中饰演周润发“儿子”
柯炜林的遭遇,撕开了一个残酷现实:肺癌不是老年人的“专利”。空气污染、基因差异、隐匿的症状,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中招。什么是靶向治疗?和传统化疗有何区别?为何肺癌晚期多采用这种治疗方式?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。
展开剩余66%靶向治疗:给抗癌导弹装上“精准导航”
当柯炜林提到“靶向治疗”,很多人好奇:这到底是什么“武器”?和传统化疗有啥不同?事实上,化疗像“地毯式轰炸”,好坏细胞一起伤,副作用往往较大,如脱发、恶心等。靶向治疗像是“精准导弹”,专门锁定癌细胞才有的特定“靶点”(通常是基因突变产生的坏蛋白),精准打击,对正常细胞伤害小,副作用轻很多,患者生活质量更高。
基因检测:找到你的专属“生命钥匙”
靶向治疗的核心是“精准”。怎么知道该用哪种“导弹”?
关键一步是基因检测。具体怎么做?临床上,一般取一点肿瘤组织(活检或手术)或者抽一管血(液体活检),用先进技术检测肺癌相关的几十种基因突变。
肺腺癌常见靶点包括EGFR(中国患者最常见)、ALK(年轻患者比例高)、ROS1、BRAF、KRAS等等。不同靶点,对应不同的“特效药”。基因检测报告是用药的“指南针”。
耐药怎么办?科学总有新武器
靶向药虽好,但癌细胞很狡猾,会产生“耐药性”。
通常用药几个月到一两年后可能发生耐药。但耐药不等于无路可走,医生会通过复查(拍片子、验血)甚至再次基因检测,找出耐药原因。患者耐药后,肿瘤医生的新武器层出不穷:既有新一代靶向药,专门克服耐药突变,如针对奥希替尼耐药的四代药,国内外都在研发,效果不错;也有ADC药物,像“生物导弹”,精准递送化疗药到癌细胞,对耐药患者效果显著(部分药物试验显示极高疾病控制率);还有其他如免疫治疗、抗血管生成药、化疗等选择。科学在加速跑,因此患者耐药后仍有新选择。
抗癌是场综合战:心态和情感支持是坚实后盾
柯炜林坦诚分享了确诊后的心路:否认、愤怒、沮丧到接受。事业中断、未来迷茫……年轻患者面临的心理冲击尤其大,积极心态是“隐形良药”,不是盲目乐观和悲观,而是在困境中寻找力量,配合治疗,努力生活。保持爱好,和家人朋友多沟通,都很有帮助。
湖南省肿瘤医院肺胃肠内科蒲兴祥主任介绍,肺癌靶向治疗,尤其对于像肺腺癌这种类型,靶向治疗已成为晚期患者延长生命、实现高质量“带瘤生存”的重要支柱。基因检测是开启精准治疗、争取更好效果的关键一步。
“柯炜林勇敢公开病情,我们深感敬佩。这不仅是个人勇气的体现,更是一次重要的公众健康提醒,年轻人也要警惕肺癌!”蒲兴祥主任提醒,公众应关注身体异常信号,尤其持续咳嗽、痰血、胸痛、消瘦,一旦发现应及时就医治疗。
抗癌是场硬仗,需要先进医疗、专业团队、患者勇气、家人支持和社会关怀多方合力。柯炜林那句“我打惯逆境波”,正是无数患者的心声。
当精准的“基因导弹”遇上不屈的生命力,希望之光,永不熄灭。
来源:大众卫生报
发布于:湖南省网眼查-靠谱的实盘配资平台-深圳配资-中国股票配资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